?
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汉·陈琳《答张纮书》
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经赞叹张紘之才远胜与他,自己与之相比,就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而历史上陈琳就是那名写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的人,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言辞犀利无比,活活把曹操的头痛病就气好了。
张紘能与陈琳相比,他的话自然也是暗藏机锋,如刃如刀,若回答不当,自然名声、面皮大损。
朱魁自然不能允许自己所开创的说书之举,被人诋毁,冠加上篡改历史哗众取宠的罪名,那他这么多年来建立起微薄名声,将会一朝尽散,心中苦思了一番,有了对答,说道:“读书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志。这句话,子纲先生,可会认同?”
“书以明智,史以明志,好,此言大善,你小小年纪能有此论,可见你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张紘闻之,眼睛不由一亮,这话说的太好了,到他心里去了,不过尚不能改他对说书故事这一行为的看法,故作一笑,继续说着:“但这话,与你那说书故事之举,有何关联?”
“魁的这些故事源于史书,其中包含许许多多人的一生经历,有帝王,士卒,平民等等各类人的处事之道,以他人处事之道为鉴不就可以让人变得聪慧吗?再说书中历史背景,可以说只是小势变动,大势未改,书中言及留侯张良和丞相萧何的志向不正是我辈众人明志的对象吗?”
“小子或许有些哗众取宠,但误天下之人,这等罪名可担待不起。”
张紘是第一个人对朱魁开创说书故事之举,提出反面意见的人,朱魁这一番解释回答,他细想了一下,也有些道理,正史竹简,难以普及,导致市井百姓读书明智的机会很少很少,这说书故事,还算暗藏一丝圣人教化之功用。
“算你有理!”张紘笑呵一声,算放过此节,不在深究,不过朱魁已经引起了他的兴趣,觉的少年才华无有底线,想着继续考校着。
“那不知小郎君对现今国事有何看法?可有中兴之像?”
策问起国事来,朱魁对此那是熟之又熟,他几年前就已经会与王叔公、张俭相论,可对面对张紘这样的大贤,他自然要小心应付一番。
此时东汉虽属末年,但若说其国祚将尽那是谁也不信,朱魁若敢说刘汉国祚即将终结,想那张纮陆纤定然会立马翻脸擒拿,或是就地正法。
朱魁微微一想,既然自己可以在故事中大捧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