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千里救元义(1 / 4)

明扬三国 海漂 3413 字 2021-06-07

?

(

) 据历史学家黄现璠考证:“甘薯之名,见于晋嵇含着《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xìng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

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

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矣,何待十八世纪,印度人之传入?又何待明末,西人东来之传入?而余作此考,不亦多事乎?是又不然。

红薯是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它具有适应xìng广,抗逆xìng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亩产可达薯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

那朱魁前世就有听闻,广东省,也就是汉代的交州,那里有原始中国原生种的红薯,他原本是想着,这黄巾之乱很快就到了,到时,定然有无数的流民百姓北方中原滚滚南下,祈求活命,而江东地大人疏,大批的荒地,无人开垦,粮食产量其实远远低于中原之地。

这后世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时代那鱼米之乡的称号此刻来形容江东扬州,那是十分不贴切的,税收的主要州郡更是无从说起。

以江东一地之粮,若要接受南下的难民,对江东各郡冲击都是十分之大,当然若江东各大家族、富绅们都肯慷慨开设粥棚,救助这些流民,还是力有所余的,怕的就是冷血黑心之辈,看着百姓们活活饿死。

不过朱魁既然知道这段两年后就会发生的惨事,自然想多进一些能力来行善布得,赢民心,提声望。

故而很早之前,朱魁画了一副红薯的模样,交给了赵达和吴范两人,委托二人南下交州,帮忙寻找看看当地的百姓们是否种有这植物,若有,就带着种子回来,引进秣陵长江一带耕种推广。

赵达和吴范将皇者龙气的事情告诉朱魁后,当即就该称呼主公,这让他好生目瞪口呆。

主公有命,二人自然不敢有违,虽然他们俩这所谓红薯的植物到底为何,还是匆匆忙的带了些仆人驾着马车往交州而去。

二人一去交州,这一番打听寻找下,前前后后花费了七个月的时间,但总后终不负朱魁的期待,带回了期待中的红薯,其外皮土黄sè,有长圆形,漏斗形,扁圆形,长度不等,有花冠钟状、蒴果卵状。

朱魁拿在手里,切开了外皮,一看,黄sè微红,又切下一小片直接丢入嘴中,嚼了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