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周朝都京都原来的名字叫什么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这里是三朝中央所在,京都这个名字已经被人叫了两百多年了。
京都城四周有河有山,河不急,山不高。城内地势平坦,绝对是一片沃土。
作为一座大城这里是很合适的,但要做一国之都这里还是缺乏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自然之力不够的情况下,就要用人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前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都提前被破,大周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吸取了教训。都的兵力应该算是大周朝兵力最集中的地方。
其中护卫皇城的御林军,共有五千之数,据说很多都是从各军中挑选出来的高手。
有负责京都治安和城门防守的城防军,约有五万左右。
而最重要的则是驻扎在京都外围的禁军,共有十一万人。禁军共有三部分,左武卫、右武卫和龙镶卫。左右武卫各五万人,分列于京都两侧,互不来往。而只有一万人的龙镶卫则要距离京都更远,但谁也不敢小看这支军队,这是一支纯骑兵,其中更有两千是重骑兵,龙镶卫中的龙就是指的这两千人。
此外在距离京都百里外的地方,还有一支二十万的宣武军,可以随时支援京都。
这所有的军队中,宣武军暂且不提,其他军队中现在属于“亲皇派”的是御林军和龙镶卫。御林军属于云家,龙镶卫属于郑家,他们都是苏秉桦皇位的最大支持者。
另外的城防军因为关系复杂,牵扯甚广一直属于不确定因素。而左武卫一直是京中各大贵族的保留地,如淮安侯、琳琅侯等老牌贵族。至于右武卫……
“想不到先皇最后的底牌是宁王。”
“是啊,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景宗最信任的竟是宁王,的确是出乎老奴的预料。”
第一句话是苏秉桦说的,接话的是苏业,而他们口中的想不到则是想不到右武卫会在宁王手中。
右武卫一直是景宗在京都军方最有力的支持者,在景宗还没有当皇帝以前就是了。
苏秉桦已经从苏业口中知道了景宗的大部分计划,景宗最中意的接班人是越王。越王本人并不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件事的不会超过五个人,暗部有三个,还有一个是庞有德,至于剩下的,他们四个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肯定是能指挥一支军队的人。
要知道苏秉桦这次能顺利登上皇位的关键是世家文臣们的相互妥协,而能在三年后的预期平稳中助越王登位的只有军方贵族。
其中能助越王登上皇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