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的时候,达维德察觉到了异常,因为他的这位同学实在是太奢侈了,简单的一顿饭,竟然吃掉了达维德夫妇两人几乎半年多的工资。古里的豪气与奢华,令达维德倍感羡慕,他想不明白,自己在《星火》杂志社的收入,怎么会与在远东工作的古里差那么多。
后来,通过几天的接触,达维德才从古里的嘴里套出一些话来,感情这位老同学并不只是在报社工作,他还在给一家外资公司打工,那家公司不仅不介意他干着另一份工作,还给他开了年薪5万美元的高薪。
得知这个消息的达维德,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通过老同学介绍,也到这家公司去工作,哪怕直接搬到远东去都可以,但是古里帮不了他这个忙。可就在达维德感觉失望的时候,古里又给了他另一条路,一个能让他一次赚上20万美元的通畅大路。
按照古里的说法,他那位老板最近正好想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报纸或是杂志,替他报道一件事,只要他希望见报的这件事能够登上报纸,他就会付给操作这件事的人20万美元。达维德开始只认为这是个玩笑,但古里却告诉他,这件事丝毫不参加,只要他能办到,就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预付款,尾款将会在报纸刊登之后立即支付。
听到这个条件,达维德立刻就动了心,他询问那篇报道到底是什么,并且还提出可以想办法把东西登到《星火》上面。不过,古里并没有当时就告诉他,而是约定了今天到他家里来详谈。
实际上,这两天达维德也在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反复的思索,他认为那篇报道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的话,对方也不可能开这么高的价格。要知道,随着民主化、公开性改革的深入,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对报纸杂志的监控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现如今,言论已经算是放开了,只要不是太过火的东西,给个上千卢布,就有记者敢于胡说八道。20万美元,估计都能让一份不太出名的报纸公开痛骂戈尔巴乔夫了。
不过,想归想,20万美元的巨大诱惑,仍旧令达维德存了一份侥幸心理,他只想着,万一这件事能成呢?
“咚咚咚!”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将心中忐忑的达维德吓了一跳,他飞快的从客厅沙发上跳起来,两只手在胸前交叠着握了握,迟疑了一会儿,又端起桌上的那杯水一饮而尽,这才干咳两声,快步走过去开门。
“嘿,达维德!”
门外站着一个身材矮胖,但却西装革履的家伙,肥肥的脸上架着一副精致的金丝边眼镜。
“嘿,古里,”达维德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