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之外,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列宁格勒激进派势力,其与出身自莫斯科的叶利钦势力之间,虽然不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但彼此的政见也存在极大异同。至于**夫集团,这个老头以及他的继承者,现任莫斯科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尤里·米哈伊罗维奇·卢日科夫,虽然同样属于改革激进派,但他们的改革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而在经济方面,他们同样反对过分激进的改革计划,尤其是所谓的“500天计划”。
几大改革激进派势力的合流,很快便在苏联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这其中,其引发的一个最直接事件,便是雷日科夫政府的彻底失效。
不出陆寒所料,在连番的会面之后,叶利钦与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很快便结成了同盟,再加上有卡兹尼克的全力支持,叶利钦在莫斯科政坛的声势瞬间暴涨。政治圈子就是这样,永远都不乏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在前两轮选举中的失利,曾使得叶利钦险些坠入谷底,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可随着卡兹尼克那份声明的出现,再加上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的加入,叶利钦集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香饽饽。大批曾经攻讦他的人民代表,转身就成了他的拥趸,而一大批曾经反对他的人,却翻过脸来就成了他的坚定支持者。
进入五月初,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第四次会议上,叶利钦突破戈尔巴乔夫设置的重重障碍,以极高的得票率,顺利接过卡兹尼克让出的名额,正式进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为苏联权力核心中的正式一员——这件事的意义极其重大,它不仅意味着改革激进派的势力暴涨,同时,还表明了以戈氏为首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局的把握,苏联的政治局面彻底失控。
改革激进派势力大增,叶利钦进入权力核心,但却还不足以控制全局;戈氏权威蒙受重创,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保守派势力偃旗息鼓,暂时退出“战事”。这些事实堆砌在一起,最终不难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苏联的权力顶层进入了真空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三权分立”局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权力,有其自身的逻辑。陆寒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权力结构类似于食物链,不管它分为多少层,总需要有人处在最顶端。过去,自从戈氏当政以来,整个苏联的绝大部分权柄,就几乎整个掌握在他手中,不管他把民主化的口号喊多响,国家的主要权力都是掌握在他手里,所以,戈氏就是这个权力食物链中的最顶层。可是现在呢?叶利钦竟然突破了戈氏的层层封堵,一举成为这个国家的实权人物,这自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