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楚汉战争长达六年的战乱,国家已是百业凋零,饿殍遍野。战争在催生一个新政权的同时也重创了这个国家经济基础。作为皇帝的刘邦他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得到了整个天下,老百姓是最小的受益者,在战争中他们很可能失去亲人和一切财产,他们得到的只是不再流离失所相对和平的环境。功臣们想得到什么?很简单——论功行赏。这是历朝历代开国君王都必须做的一件大事,不然兄弟们跟着你出生入死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有一天能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嘛。此时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各路诸侯王已是好几百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在功劳簿上往前靠。让刘邦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在名利面前谁都当仁不让,既不自谦也无雅量,就象李云龙那样为自己肩膀上的几颗星争论不休,评功论赏足足折腾了一年,让刘邦很是头疼。这就象公司开年会,底下人只能瞎吵吵,而该给谁的红包多一点老板心里是有数的。从沛县起事到大汉帝国的建立刘老板把每个人的功劳大小在自己心里都筛了一遍,最后他清楚地意识到,打这么多年的仗如果没有萧何为自己苦心经营巴蜀汉中的根据地,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兵源保障,别说五六年,恐怕半年也撑不了。而且萧何总是用他的大智慧在关键的时候为他作出关键的决定,更兼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其功盖群臣当他莫属。于是他把萧何封为郑侯,食邑八千户(八千户人都向你交租子)。以曹参为首有过战功的人不答应了,说:‘我们这些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萧何连战场都没上过,只是在后面催催粮筹筹款,日晒不着雨淋不着也没什么生命危险还算头功,陛下这帐您老是不是没算过来,您啦?’?我们知道刘邦出生农民,家境不好没念过什么书(当然有书他也未必好好念)。可当了皇帝就脱胎换骨了,说了很多经典的话算是刘氏语录。他对立萧何为头功封赏丰厚群臣有异议作了如下精彩的解释:“诸位在打猎的时候都很清楚,追着捕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猎狗追杀野兽的是猎人。诸位只是追逐捕杀野兽的猎狗,而萧何是能够指示方向,发布追捕野兽命令的猎人”。群臣无言以对心悦臣服。接着刘邦下诏恩赐萧何剑履入朝,入朝不趋,礼仪规格很高。刘邦虽然一身毛病还流里流气的,但很记情,又增加了二千食邑给萧何,说是感谢他当初多送他二百小钱。接下来是功臣排序问题,近似于今天的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先后次序,刘邦在关内侯鄂君的支持下仍然把萧何排在第一位。萧何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好领导。自此萧何真正成为了一人之
第四章 精忠治国 谦卑做人(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