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哇,我这个十年前的弟子也没有什么孝敬母校的,给学校批点小钱吧。”还点着郭雨声和韩初阳的名字说道:“小郭小钱,你们也在这里,快点把报告打来。”
还没等郭雨声答话,袁老师就从衣兜里拿出了那幅对联,递到了李省长的手上说道:“这是校庆办征集到的一副对联。我当年就特别欣赏你的字,故而特别带了来,若果你觉得还行,就动动笔,把它写出来,好带回去做匾,校庆那天就挂在校门口。”
李省长一听,就拿过对联细细的品赏了起来。然后说道:“不错不错,意思挺贴切的,对仗也工整,恭敬不如从命。我这就试试,看能否写的像样。”
郭雨声和韩初阳马上离席,拿出事先就已经准备好的笔纸墨,谁知李省长的秘书动作还要快,已经在席胖一张好像事先已经摆放好的放桌上摊开随身带来的宣纸,并着手研起墨来了。
原来李省长昨晚听苏副局长对他说,今天就让秘书把自己常用的工具给带来了。
一些准备就绪,李省长出了席,来到桌旁。其他人也跟着围了上来,争着要给他递笔扶纸,却被袁老师抢了先。
袁老师拿起狼毫,双手捧给了李省长。
“那怎么行,要老师递笔,岂不折杀我也。”李省长说道。
“哪里哪里,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师就是给你变马骑,也是幸福的。”袁老师发自心肺的说道。
听袁老师如此说,其他人也就不再跟袁老师去争先后了,把研磨扶纸的事都留给了他。
李省长凝足了神,运足了气,就开始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李省长的功底也确实不薄。
一点一画真是力透纸背,一张一弛犹如行云流水,一开一合仿佛气贯长虹。
直看得周围的人目瞪口呆。
想不到堂堂的一省之长,忙不完的公事,还身怀绝技,写得出这么上乘的字来。
道最后一字落成,全场掌声雷动。
既是为李省长喝彩,同时,也是为永昌一中得到了这么好的字而热烈庆祝。
搁笔重新回到还未曾结束的酒席上来,再掀*。
李省长毕竟在永昌生活了好几年,尽管父母是去那里改造和管制的,但对那一方水土还是颇有感情的。
看到还有支持县里工作的副书记郭雨声在做,他就面部了要文集经济和建设。
郭雨声就趁机说了他们正在筹建的永昌生态效益示范县的事情。
李省长听了,觉得生态效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