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失了本分。我看你如今就很好,才艺会一点,闲时打发打发时间就行,针线与理家才是正道!”又道:“你平时又要管家,又要做课,还要过问我的饮食起居,已经很累
了。其实祖母不希望你一心扑在这些事上头,偶尔也该玩一玩,散散心。你才多大年纪?趁着如今还小,正是该玩的时候!不是说你五姐姐明儿要请你去吃茶么?你就过去松快松快,有人不长
眼的,你也别理会,自个儿开心最要紧。”
文怡笑着应了,又说了一会儿话,方才回房。她犹豫了好久,方才传了手下一个办事的媳妇子何家的来,吩咐道:“方才在外头,听说长房有客,好像是三姑母回来省亲了,不知道是偶然路过
,还是打算小住。你去打听打听,来的都是些什么人,打算逗留多久,回头我好预备送礼。”何家的一礼,领命去了。
这个何家的其实是紫苏之母,当初是母女俩一块儿买进来的。与女儿的天真直率不同,何家的为人沉稳实在,嘴很紧,知道分寸,叫她去打听消息,她就算没办好差事,也不会把不该说的话告
诉别人,让人很是放心。如今文怡已经快满十四岁了,要打听别人家的男子的消息,就不能像小时候那么大方,要是知道了,难免要说闲话的。
何家的一去就是两三个时辰,文怡先是练了一会儿字,然后又读了一下书,只觉得静不下心来,总有些烦躁。一听说何家的回来了,她立时便站起身,顿了顿,方才重新坐下来,淡淡的叫人去
传。
听完何家的回禀,文怡半天没反应过来:“什……什么?!”
何家的以为她没听清楚,便道:“小的打听过了,的确是三姑太太带着东宁表少爷回来省亲,同行的还有一位桂姨娘,原是三姑太太的陪嫁,还有一位是柳家旁支的少爷,叫柳东行。”
文怡深呼吸一口气:“你问清楚了?!确实是……叫柳东行?!”
何家的怔了怔,点头道:“是,是叫这个名字!”想了想,又有些迟疑地道,“小的跟长房的婆子打听时,有人说起……这位柳少爷的名字不大对劲儿……他即使旁支,不知为何是按柳家长房
的规矩命的名……听说柳家只有长房的人,名字是带东字的……”
文怡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淡淡地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去仲娘子那里另一串钱,就说是我发话赏的。”
何家的面带喜色谢了赏,退了出去,紫苏早就兴高采烈地凑过去撒娇了。秋果和秀竹也跟在一旁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