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方先生的话她也好回信。
方先生有些为难。
温婉笑着说道:“先生但说无妨。这科举之事,不仅要有才学,还要有运数。”温婉这话说的很轻松,本来也是,考不考的上对她又没什么影响。
方士同这才说道:“这科怕是不成,火候不到。”这是方士同婉转的话语。按照方士同来看,明光的底子太薄。这两科都没希望。至于之后。那他也不确定了。
温婉一听就明白了,不仅这一科,就是下一科也说不准的事。京城里这么多秀才。才取三百名,考中的都是人才啊!温婉有些犹豫,真让明瑾去走这一条路。好像这是一条不咋好的路啊:“先生,明睿是要走武将这一路的,他自己的选择我也没话说。但是明瑾,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准备做什么。先生认为,明瑾能否走科举一途?”温婉问的其实是明瑾有没有这个资质,从科举入仕。
方士同大为吃惊:“郡主是打算让二少爷科考?”之前温婉可是说,没打算让让孩子考科举的(温婉很冤枉:我只是不希望孩子太累才这么说的)、
温婉笑了下:“只是今天突然萌发了这样的想法。勋贵人家越到后面就越衰败。明睿跟明瑾两兄弟荣华富贵是肯定有的,而且也不会是纨绔子弟。但是总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吧?再说他们的子孙后代呢?难道也是每日吃了喝。喝了吃,这样与养猪有什么区别。先生,明瑾若是有这个资质,我想让他试试。≧不说将来要做到多大的官,能考中个进士举人,也给后辈子孙做个榜样。给他们指一条将来要从事的路来。”明瑾若是能从科举入仕,有了这个风气,将来对子孙来说,是极好的。
虽然武官的地位也比文官低,但若是明瑾自己以后也跟明睿一样要从军,温婉肯定不管去干涉。但是这孩子明显对这条路不感兴趣。对未来也没什么规划。现在这么努力也是得了明睿的鼓励,并不是他真心想要学武。明瑾不同明睿,对未来没什么想法,更没有规划。那这个当娘自然就给他的未来规划一下。当然,前提得明瑾有这个资质,水平。至于兴趣,温婉倒是可以引导。但若是没有资质,温婉也不想白费功夫了。省得让孩子苦读一二十年,最后啥都没成,还读成书呆子(明瑾想读成书呆子,还真难)。
方士同听了温婉的话,已经知道温婉的意思。就是大公子走武官的路,二公子走文臣的路了。方士同点头道:“二公子极为聪慧,若是郡主有这个心,我想能成的。”方士同之前听温婉的意思是没打算让孩子考科举的。他也只是引导几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