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不知蔡先生可有兴趣出仕并州任别驾一职?”
蔡邕心里微微一惊,却没想到马超是来招揽他出仕的,略一沉思道:“老夫风烛残年,早已淡泊仕途,只想在安邑城修学教书了此残生,多谢冠军侯美意了!”
马超早有所料,正色道:“蔡先生莫要急于推拒,且听晚辈说完,如先生仍不愿出仕,超以后只字不提!”
“愿闻其详!”蔡邕和王邑都对马超治理并州来了兴趣。
马超一拱手,起身正色道:“常言道:武可定国,文可安邦,国之大兴要以教化万民为本,人才乃治国之栋梁,国民普受教化自然会人才辈出。超打算在并州和南匈奴之地大行教化之政,两到三年内在各郡县设立学堂,但凡百姓不论出身,五岁至十岁之间的童子皆可免费接受启蒙教育,同时在民间大力推广文字和四书五经,如此不到十年,两地百姓人人懂礼仪,人人能识字,人人可读书;不出二十年,两地新兴人才必如雨后春笋一般,长此以往何愁不能大兴?”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又缺少廉价书本媒介,在教育方面极为落后。能受到高等教育的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和名门望族,平民百姓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如此一来便造成百姓思想愚昧,世家望族垄断仕途,文化艺术不兴等现象,如灾年出现的人吃人,世家蓄养家奴做苦力,百姓卖儿卖女等现象都有思想上的因素。
蔡邕闻言略显激动,复又皱眉道:“此事虽可为,但首先要保证百姓吃饱穿暖,并州先经黄巾之乱,又有南匈奴造反,近来黑山贼、白波贼更是大肆掠夺当地百姓,百姓食不果腹哪有心思读书识字?冠军侯想法虽好,但在当世无异于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马超道:“超手握十万雄兵,平定境内乱贼易如反掌,只需吸纳流民,减轻赋税,鼓励耕种,不出两年就能解决并州百姓温饱问题。万事开头难,教化之事更非一朝一夕可建功,需要数年、数十年、甚是数百年方能大兴,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畏惧困境而举步不前,大汉民族永无大兴之曰?”
顿了顿又道:“蔡先生才思敏捷,学识丰厚,自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识,此事只需开创先河,少不得有志同道合之士前来相助,以先生的名望和才能负责此事,定能举重若轻,开创一个文艺复兴的大文化时代!”
蔡邕闻言不免有些意动,想了想道:“此事事关重大,让老夫寻思几曰再做决定如何?”
“正该如此!”马超大喜,蔡邕二十年前就名满天下,绝对属于当世大儒,若能把他忽悠到并州主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