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过里长,生有二子一女,长子赵凌字子渊,年二十有七,次子赵云字子龙,年方二十有一,小女赵雨,年方十二。
赵云之母在黄巾屠村时遇害,赵父也在不久忧郁而终,从此赵凌便接替父亲担任里长一职,同时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当时只有十六岁的赵云闻讯赶回来后悲恸不已,为父母守孝一年,并立志扫平贼党,保一方百姓平安。
守孝期满后,赵云狠心告别了与他青梅竹马长大的未婚妻樊娟,毅然再赴首阳山。一晃三年而过,年初返乡时路过河东郡正好凑巧救了马超姓命。
马超弄明白后心下了然,历史记载赵云167年出生(待考),事实为168年,比他整整大了八岁,而赵云的师父正是隐居在首阳山的童渊。童渊与大剑师王越素来交好,故此赵云也从王越那里学来不少精妙的剑术,枪剑双绝便是由此而来。
赵云回乡后不久便在赵凌的主持下与苦等了他三年的樊娟成婚,如今妻子已有身孕。而赵云见家乡盗贼横行,时不时还有大股黑山贼屠村,便广聚当地壮年,组建一支两百多人的乡兵对抗乱贼,闲暇时便亲自担任教头传授他们临阵杀敌之术。
马超听闻赵云已经成婚不由一阵郁闷,看来自己年仅八岁的妹妹马云禄只能做妾了。不过听到这些消息后他心里也是一喜,赵云越是寒门出身越容易招揽,自己讨伐外族,剿灭白波、黑山,乃至收纳流民百姓,这些事儿正附和赵云的胃口。从赵凌和赵雨的态度来看,自己的大名老早就传入常山郡。而当时赵云还在首阳山学艺,根本不问世事,那是自己也才刚刚成名不到半年,他不知道也属正常。
两人聊着聊着,马超忽然发现这位赵凌也不是庸才,武艺暂且不说,在内政方面都很有些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并州的集体屯田和“三分粮”制度推崇不已。常叹朝廷赋税太高,百姓每年要将大半收成上缴给官府,遇上灾年和兵祸就得东讨西借。
那些大户人家就趁机放高利贷,借一斛粮往往要还两到三斛,还不上就用土地顶,几年下来百姓愈加困苦,那些有后台的大户反而越做越大。尤其的常山太守宋疆,此人乃当朝中常侍宋典的亲弟弟,整个常山郡的大户基本上都是他的爪牙。
马超听了心里一动,嘴角不由挂起一抹冷笑。恰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起身一看,只见一匹全身雪白的高头大马直接窜进院子,一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青年敏捷的跳了下来,随后又将身后的妹妹抱下了马背,立起银枪直奔内堂而来。
马超不敢怠慢,忙起身迎出,撩起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