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皮子也没能奏效的劝商令却在看得到的财富面前不攻而破,不仅远洋贸易,内地贸易也被带动起来,无数原本世代农耕的大户纷纷派出年轻子弟组建贸易商行,涉足于工商业。远洋贸易中不仅涉及高丽、新罗、大和等地,还往南至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的苏门答腊)、堕婆登(今印尼)、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和骠国(今缅甸)等国,为保护商船不被海盗侵袭,水军特地组织了两支护航舰队,每年二次护送商船远航,费用自然就由商船均摊,同时也引来了各国的贸易商船,三年后,浏河港发展成了可以和广州相比的大型海外贸易中心,在后来南面的明州港也渐渐的发展起来。
八月,朝廷同意江南东道可以铸币,李月当即在苏州建立铸币工场,将江南东道的主要铜产地婺州淳安县的铜锭运来铸币,主要铸造开元通宝,同时也铸造少量的金、银锭。这一举措更加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半年内在市舶监和浏河巡检司登记的新成立商行就超过千户,随着工商业的兴起,各种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开始出现,由于官府对匠户控制的放开,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精于帐务的人都成了极为抢手的人才,各种培训专业人才的学堂也孕育而生。崔焕随即在官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百工学,专门招收各地有志于从事专门技术的少年,为官府和各地商家培养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
工商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大户的还田速度,为获得税收优惠,润州、常州、苏州、杭州、越州一带的一些有眼光的大户开始主动向官府交田,到十月时,官府已经拿到了近十万顷的土地,崔焕并没有将这些土地全部追授农民永业田的不足,而是把绝大部份都暂用作金陵府的直辖官田,租给新从全国各地迁来的而暂时拿不到江南东道户籍的农民们耕种,这样一来,金陵府便控制了江南东道的租佃市场,使得主要靠收佃租的豪强地主们不得不降低了佃租水平,金陵府又重新漂亮的赢回了主动权。
十一月秋收后,江南东道的粮船载着五十万斛粮食从扬州出发,在重兵的护卫下,沿着漕运驶往长安,李月开始第一次兑现他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