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来说,史迪威这样说并没有错。美国参战后,日本不断从中国大陆调走部队前往太平洋战场。在美国人看来,在几乎完全没有国际援助和日本将这些更有经验的部队调出中国大陆之前,中国都能和日本形成相持,那么在得到美国的援助而且日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更精锐的部队调走之后,中**队应该能够发起反击了。然而中**队却连反击的姿态,甚至连反击的**都没有。
比如在河南,一代赌神蒋鼎文和传奇大德鲁伊汤恩伯带着数十万**和日军沿着黄河对峙。但日军在靠着**这边的黄河岸上也占据了一个小渡口,驻扎着不到一个中队的鬼子。按说,这样的破坏防线完整性的钉子是应该及早拔除掉的。但蒋鼎文和汤恩伯也不知道是忙着祸害河南的老百姓,谁的没有想起来,还是怕一旦打起来,惊动了那边同样忙于祸害老百姓的小日本,到时候出什么乱子。反正,这个桥头堡就一直安安稳稳的在KMT几十万大军的眼皮底下安安稳稳的呆了好几年。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就是从这个小渡口突破黄河,然后在河南老百姓的配合下,把与水灾、旱灾、蝗灾齐名的汤恩伯打了个落花流水。
但在另一方面,KMT军队是不是真的具备了向日军发起反击的能力还真是个大问题。进攻一向是一种比防御更困难的作战方式。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的素质虽然有所下降。但在防御战中击败KMT军队恐怕还是没啥压力的。而且,不仅仅是日军的素质下降了,**,尤其是KMT军队的素质下降得更快。
过去在日军的攻击威胁下,**好歹还能认认真真的准备下防御,训练一下部队。等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军明显在中国没什么太多的攻击**了,所以KMT军队也就随之松懈了下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诸如吃空饷,玩走私之类问题也就随之冒了出来。于是整个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就下降得不成样子。
史迪威当然知道KMT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了。但他认为,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只要把这些军队的控制权全部交给他。由他来加以整训,他相信这些军队的战斗能力绝对能大幅度提升,就像现在的驻印军一样。
而交出军队,这几乎就是在要常凯申的命,所以常凯申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为了给常凯申施加压力,依靠着手里掌握着美国援助的优势,史迪威开始频繁的和那些在政治上和常凯申不太一致的势力——地方实力派甚至是第十八集团军打交道。他公然扬言,谁手里的军队愿意服从他的指挥,他就把美国援助给谁。云南王龙云立刻就蹦出来表示对此感兴趣,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