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留在并州,不然,诸葛亮还是随时可以离开。
一路上,吕布就是如此东想西想,由诸葛亮想到他一生的宿敌司马懿,再想到“一时瑜亮”的周瑜,以及其他诸多闻名遐迩的谋士,贾诩,庞统,郭嘉,陆逊,荀彧,荀攸,田丰,程昱,刘晔,李儒,田丰,法正,鲁肃,戏志才,沮授,徐庶,等等。
可越想,他就越是沮丧。
这么多顶尖人才,除开一些现在年纪不适合的,其他的人,也根本就不是现在的他所能召之即来的,甚至是亲自去请,也不一定能请得动,除了此时是诸侯相争的乱世将启未启之时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他的名声,还有家世背景,没有大到让这些顶尖人才效忠的地步。
唯一令他庆幸的,就是提早一步从董卓那里把贾诩弄到手中,与这些兼具名士和豪族身份于一身的顶尖人才相比,贾诩就要简单多了,与吕布差不了多少,都是三无人员。
等到赶回晋阳城内,安顿好蔡邕,回到自己的内书房,静坐片刻,吕布也就心下释然,将因崔州平而引发的一连串念头抛诸脑后,放弃这些不着边际的遐想,重新专注到眼前的现实中来。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稍稍一想,吕布干脆在案桌上铺开一张硕大的绢帛,磨好墨,拈起常用的狼毫笔,沉思片刻,在绢帛正中写上“内政”二字,再画上一个小圈。
内政建设,是他如今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他手中这支庞大的军队,到底能否撑得下去。
这几天来,他和贾诩讨论最多的,其实也就是内政建设。
只是默然片刻,他就运笔如飞,将讨论的成果逐一列上,围绕在“内政”二字旁边,分别是“税赋”、“基础设施”、“工坊”、“基础工业”、“农业”、“商业”和“教育”,其中“税赋”是收入,列在左边,其他各项都是支出,列在右边。
来到这个时代,面临着建设并州这么大个课题,吕布不自主地使用上了后世学会的一些方法,诸如“头脑风暴法”,“鱼骨图”,以及现在使用的“思维导图”等。
这些工具,对他将大而复杂的课题逐层分级细化,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案桌上的绢帛已被写得密密麻麻,各项之间,还用线条连接起来,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关联和层级关系。
吕布重重地长出一口气,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伸手揉揉眉心,端起婢女送进来的参汤,一饮而尽,重又低下头细看。
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