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六章:宗教改革(3 / 5)

几千年来,印度的农村都是相互隔绝的,一成不变的。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住着一群到村庄收税的人们,外来统治者除了向各个村庄收税,并不会干涉农业生产,更不用说像宋朝一般兴建水利设施。物质匮乏,统治者就需要百姓多干活少吃饭,不追求物质生活,只为了赎罪,印度教就这样产生了。

“这么说,这些奴隶以前亡命似的反抗帝国,是因为神的旨意。而现在懒惰等死,也是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是谁下达的?僧侣。对!僧侣。朕竟然忘了印度的僧侣才是印度的主宰,而不是国王。”赵兴恍然大悟似的说道。

“的确是这样。”刘奇回答道。

“参谋团有什么办法应对此事?”赵兴问道。

“只能定向对宗教进行改革,印度教对帝国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改革好了,皇上就不用怕锡王会造反了。参谋团已经布置下去了。将印度各神庙的高级僧侣都集中到他们的圣城—瓦拉纳西城。皇上这次恐怕要亲自去一趟东印度了。”刘奇说道。

第二天,赵兴即启程去恒河中游的一座古老的城市,印度教的圣城瓦拉纳西城。赵兴的随从不多,三千黄金火骑兵,五百铁卫军。加上,印度诸国的国王以及他们的随从,一起也就五千人的规模。

这次赵兴没有骑马,而是和印度诸王一样,骑着大象。也不是骑,大象之上有小木屋,还有专门驾驭大象的,有点像坐马车。

赵兴开始的打算是,获取了印度奴隶之后,除了狮子岛(斯里兰卡),其它印度诸国全部放弃,只要控制了狮子岛,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一片畅通了。

然而,这个时候,赵兴才发现印度的重要性,只有人数众多的印度愿意永远附庸于汉人,那么这两个人种就几乎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成,帝国的根基就算是彻底稳定下来了,南进计划的成果将翻倍实现。

“怪不得后世殖民了印度的英国能强大百年!”赵兴嘴里念道。

印度平定,锡国成了帝国的第八各属国。这个消息传到台湾省天京(台北)之后,各报社的撰写员(记者)纷纷搭载海船来到欧赖宇尔城,正好赶上了锡国的建国大典。没有大战,从南海到细兰海,专门传递消息的快船来来往往,争取把赵兴在印度的消息传到帝国。

赵兴对于各报社撰写员的到来,非常高兴,让人专门传旨,任何帝国邸报都可以报道他的消息。人民参政报专门派出了一个撰写员跟在赵兴身边。印度在汉人眼里原本就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大唐西域记》虽然在帝国很畅销,但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