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大军离郯城只剩最后的五十里了,从前方反馈的信息来看,陈珪认为王羽有意一战,并根据情报拟定了策略。但曹豹三人却不以为然,既不赞同陈珪的观点,也不喜欢他的策略。
情报显示,王羽分兵了。留徐州军守城,青州的嫡系军队则上了马陵山,在山上建立了防守阵地。
陈珪的对策是,先集中主力,也就是曹豹的一万五千大军攻城,由阙宣的部队与王羽对峙,牵制青州军。攻下郯城之后,两军或合兵一处,或两面夹击,进攻马陵山上的青州军。
但曹豹三人对这个计划都很抵触。
陈珪的理由听起来虽然不错,说城内的守军和曹豹的军队本来就是袍泽,打起来战意也不会太强,等发现事不可为之后,说不定会很快降服。没了郯城,青州军顿成孤军,在两路大军的夹攻下,顶多也只能设法全身而退,而不会继续在东海纠缠。
这些道理,曹豹等人都认可,问题是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击退王羽只是个开始,未来青州军势必不会罢休,到时候就是自己这些人首当其冲了。为将来计,这一仗不但要尽量打击敌人,还要保全实力,收益也得最大化。
城内的守军战到最后确实可能投降,可在那之前,八成得经历苦战才行。毕竟陶谦死之前,王羽就赶到郯城了,城内军民的士气不会太高,但也必定在水准以上。
要知道,攻城战的消耗可是很大的,当初袁绍怎么败的?还不是在高唐城消耗了太多实力,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河岸,最后被王羽偷袭得手?
更重要的是,打郯城的油水太小了。
这一仗想要有收益,只能指望陶谦藏起来的那批钱粮。郯城的情报说得很清楚,青州军搬运了约莫三成钱粮进城,发现来不及搬完之后,王羽干脆当了把散财童子,将城内的钱粮都发给城中军民了。
这一手搞得曹豹很郁闷。
王羽散财,一方面提高了郯城军民的士气,使得他们守城的时候更积极,战意更浓了。另一方面,打下郯城后,曹豹也得不到足够的收益。
没错,钱粮放在百姓手里面,他可以抢。可问题是,他来夺东海,是为了当诸侯,让这里长治久安,一进城就抢东西,名声什么的姑且不论,这民心肯定是要一扑到底了。
民心没了,打下郯城后,王羽拍拍屁股走人,回头带着大军来找场子,里应外合,内忧外患,自己怎么抵挡,又找谁说理去?
若是不知道这笔钱粮的存在,曹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