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看的。
但羌人就不一样了,这些人是西陲的地头蛇,历次反叛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在,中平元年,趁着黄巾之乱起事的叛军首领北宫伯玉,就是湟中羌的领袖。
平时,羌族是分散成一个个部落的,那时他们不足为惧,董卓有的是办法对他们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怕就怕这些人联合起来,那样一来,马、韩联军在人力、物力上都会得到极大的补充,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威胁。
董卓这次没敢分兵,而是将所有嫡系精锐全部调回来,拱卫长安,在东线只留了胡轸的杂牌军和段煨的非嫡系部队守卫。
董卓知道真正的生死大敌是曹**,两边都要争取生存空间,矛盾不可调和。除此之外,另外两边都能想办法,要逃过灭顶之灾,就不可能同时面对三方面的敌人。
所以,对长安的士党,他极尽安抚之能,拍着**许下了包括施放天子等一系列承诺。
另一方面,董卓却没有急着和马、韩联军沟通,而是亲自指挥大军,硬碰硬的和敌军打了几仗,锉动了对方的锐气之后,才凭借从前的良好关系,试图从内部瓦解联军。
董卓的部队一度也被称为西凉军,说明他在西凉还是很有底蕴的,而且他对羌人的习姓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应对的手段极有针对姓。
要是不出意外,马、韩联军没准儿还真就被他用软刀子摆平了。但曹**谋划了这么久的计划,又岂是轻与,会让董卓顺顺利利的逐个击破?
顺利只是表象,在董卓自以为得计的瞬间,曹**发力了,他策反了段煨,里应外合,一举全歼了胡轸部。随后狂飙猛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破陕县、弘农、潼关,长驱直入,直抵长安城下,与马韩联军对董卓的主力形成了夹击之势。
董卓措不及防,哪里来得及应变?另一方面,本来已经有所动摇的马韩联军却是士气暴涨,和董卓私下里有联系的那些头领、小帅纷纷以斩使毁书来表达战意,董卓军一下就陷入了死地。
贾诩上一次送来的信,就到此为止,但算算时间,失去了所有战略纵深和非嫡系部队的董卓,也差不多完蛋了。曹**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又岂会仅仅只策反一个段煨?说不定会有人直接打开长安城的城门呢。
“解决了董卓,曹**势必会在荆襄之地燃起战火,刘表此人不过虚有其表,难道主公还指望他拖住曹、孙么?就算刘表为了保住基业,有死拼之心,荆襄地方势力庞大,太平时,刘表以权谋之术压制不难,可到了兵临城下之时,谁能担保他们不会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