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将优势转变为胜势。朱桓若想逃,还是可以且战且退。以承受一定损失为代价,来保全主力。
不过,朱桓不想逃,也不能逃。
主公孙策还在敌船上,北岸的袍泽也在努力求生,他无法对此视而不见。所以,他只能在青州军的两面夹击之下,承受着巨大的伤亡。努力为主君和袍泽们保住归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备那一小撮人的离去倍显突兀。
虽然正在激战中的众将都无暇留意,但战场上却有那么一些人专门就是干这个的。
“有人逃了……奇怪,怎么就那么百来个人?溃逃不应该是这样的吧?”
“升平,你可真够迟钝的,这当口开溜的,肯定不是江东军嫡系啊!别忘了。那刘玄德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不然怎么有本事每次兵败都能逃得性命呢?主公当日曾有言,此人若有死战之心,未必大器晚成。就是这个道理。”
“孙讨虏英雄盖世,却与这等人为伍,未尝不是败因啊……”
说话者就在北岸远处的一座山丘上。光从语意来分辨,或许会把他们当做一群饱学儒士,但只有听到声音,就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误会,对答双方的语声中分明都是稚气尚存。
“不管怎么说,咱们这次应该是立了大功吧?”字为升平的少年两眼放着光。
“算是吧。”回应比他预期中差了不少,作答之人看起来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子家,你们这是怎么了?立功有什么不对吗?咱们虽然没上战场,但叔至将军也说了,这一战,咱们参谋团的运筹之功当为首功,他会就这么上奏君上!你们不会不相信叔至将军吧?他平时话不多,却是个一诺千金之人。”
“升平啊,你真不是一般的迟钝呐。你还看不出子家在烦恼什么吗?此战过后,天下很快就要太平了,可咱们这些人年纪、阅历还都不够,除了这一次是特殊情况,否则根本上不了战场,等到天下重归太平,这一身所学不就要束之高阁了吗?”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了众多共鸣。除了有点迟钝的高堂隆目瞪口呆,少年老成的陆逊沉默不语,剩下的少年们竟是很整齐的叹了口气。
“唉!”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壮志未酬,天下已平,惜乎哉?唯恨不平矣!”
“恨父母不早生我十载,也好博个青史留名呐!”
高堂隆被一群同学叹得直心慌。
之前王羽传信众将,让他们各自为战,给高唐守军还有个特别的说明,即:以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