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夏(公元206年6月),魏国境内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面积的蝗灾。
魏国如今的国土只有半个司隶和刚刚打下来的凉州,司隶地区在东汉的时候,还是很富饶的,但经过董卓还有李傕、郭汜等人的祸乱,如今司隶地区已经呈现出了破败之象;而凉州在汉朝的时候就十分荒凉,再加上地处边境,战乱不断,更是不毛之地。而曹操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大魏王朝,在一开始,就经受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而曹操的突然逝世,留给曹丕的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税收贫乏的国家,百姓生活困苦,因此整修魏国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的火yao桶上,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尸骨无存。
如今魏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灾,光凭魏国本身那少得可怜的国库储蓄,对于饥肠辘辘的百姓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如果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的话,肯定会引起暴动和起义的。此时的魏国就像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受不得一点惊吓。如果一旦有人揭竿而起,袁斌再趁机来攻,短命的魏国真的要灭亡了。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又要获得大量的粮食和钱财,曹丕等人把目光投向了富庶的益州。益州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益州牧刘璋又是个胆小懦弱的人,这就好比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手里拿着一大块金子走在市场上,肯定会引来众人的垂涎。
曹丕命令徐晃南下取川,但是徐晃与刘璋之间,还隔着一个汉中张鲁。徐晃不愧是魏国有数的名将,他以“魏国欲立五斗米教为国教”的借口,取得了张鲁的信任,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汉中,汉中太守张鲁与其弟张卫战死;部将杨松、杨柏投降,后因名声不好,被徐晃杀死;谋士阎圃、大将杨任、杨昂则逃入西川,想要借兵报仇。
徐晃一攻下汉中,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一直打到剑阁,因为张任凭借地势坚守,才让徐晃速取成都的计划落了空。而惊魂未定的刘璋则赶快向朝廷求援。袁斌得到曹军攻打益州的消息时,徐晃已经打到剑阁了,如果不是张任力挽狂澜,益州已经姓曹了。
袁斌与曹丕之间,是不可能有和解的可能的,曹丕已经称帝,如果让他放弃手中的皇权,还不如杀死他来得痛快,而袁斌则代表了大汉朝廷,曹丕则是朝廷的叛逆,是一定要给予消灭的,两者之间的战争必以一者的灭亡,才能告终。
袁斌趁着魏国国内遭灾,而且魏军又远征益州的时候,亲率大军攻打魏国。汉军兵分三路,北边一路由并州牧麴义、于禁率领,从并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