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刀徒出身,本就是下九流行当。这三年孝除了朝中当官的或者那些个名门旺族,谁讲究,再说了典小子又不是长孙,一年的孝,按规矩九个月就成了,谁也没话可说。”山郎气愤的道,他觉得郑家根本就没有诚心,要不然,以李月姐这么大的岁数了,怎么着也该考虑到早早成亲才是。
“郑典不一样的,他父母双亡,是老太自小一手把他带大的,这里面养恩大于天,再说了,守三年,是二王爷给他提议的。”李月姐道,为这三年孝,郑大伯和郑大娘子后来又亲自跟她解释过的,二王爷以后肯定还是要用郑典的,而本朝以孝冶天下,若是郑典的孝不到位,到时,二王爷要安排时,怕会横生枝节。这更多的是为了郑典的前程考虑的。
月姐儿这般说,山郎也没折了,若真是这样,那就没办法了。只得叹了口气,总归是月姐儿这丫头命运不顺。
一边墨易也绷着脸,这厮心里想着,郑典要是敢负他阿姐,他定不会放过郑典的。
各打着心思,转眼就是漕司的船出发时,而年家船帮是跟着漕司的船一路的,自家小舅和墨易也要出发了,李月姐自免不了又一翻的叮嘱。
然后看着一排排的船渐行渐远。这一分别便是要几个月呢。
转眼便是长夏,自初春多雨后,最近却又进入了旱期,太阳跟火球似的,晒得路面那土发着白,知了儿没命的嘶吼,树上的树叶没精打彩的打着卷儿,树下的黄狗一个劲的吐着舌头。
而李月姐,虽然整个人热的直冒火,但整张脸的表情都透着一股子劲儿,不止是她,所有柳洼人都绷着一股子劲,顶着热烈烈的太阳,在新屯子这边干的如火朝天,没有什么比重建家园更让人兴奋而期待的了。
如今屯子这边,一栋栋的土胚房绕着荒田而建,不远处更是各家围起来的猪圈,鸡棚,还有一溜排子引自运河水的池塘,一些池塘里面,黄绒绒可爱的鸭子正欢畅的游着,时不时还能看到半大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郑家此次也是大手笔,不止提供猪仔,还提供鸡鸭鱼,凡是大家想养的,郑家都提供。如今的柳洼人,说起郑家,那一个个都竖着拇指,道一声仁义。可以说,郑家暂时损了财,却得了名声。就连一些卫所的军户也多从郑家赊上一两头猪仔养养,李月姐可以预见的,郑家这杀猪行当的牌子不但不会倒,说不定因此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听说,新任的漕运总兵在听说郑家这些事后,说要上表朝延,要表彰郑家,当然,这只是传言,大家也没有作真。
此时,李月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