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四章 建立根据地(4 / 6)

血淬中华 大风 5021 字 2021-06-06

义勇军、贺国光和龙口街百姓皆大欢喜。可不是嘛!镇里有这样一支军队,夜里睡觉也会更香甜呀!

双方的协商很是顺利,气氛也异常融洽。出于发展的需要,冯华建议部队的名字虽然仍叫中华义勇军,但暂时还要打着龙口街团练的旗号。另外,为了化解一些人的怀疑,使义勇军尽可能地融入到当地人之中去,他提议由贺国光统一指挥。由于贺国光百般推辞,双方最后决定成立联合指挥部,贺国光名义上为龙口街团练总指挥,但部队的一应事务皆由副总指挥冯华全权负责。

中华义勇军留驻龙口街的消息传出后,四乡二十八屯的乡民、猎户报名参军的人就更多了,义勇军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五百多人,加上团练共有六百八十余人。虽然贺国光在龙口街一带的威望很高,但新参军的战士中到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冲着冯华和义勇军的赫赫威名而来的。义擒“云里雕”、智取落虎崖、剿灭“小飞龙”等一连串的神奇的故事让冯华和义勇军在许多乡民心中留下了无比深刻的烙印。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贺国光与冯华经过商议后,决定将义勇军与龙口街团练全部打散,重新进行整编。部队还是按三三制原则分编为三个连,由邢亮、李九杲、张立三分别担任一、二、三连连长。郑偃武任后勤部长,黄德贵任情报部长,周天宇任军械部长(主要任务是研究无名洞中的武器及设备,争取尽快取得成果),林喜(大喜)任特务排排长。

三天后,周天宇一干人带着一批轻重武器,赶到了龙口街,而落虎崖则由肖山(山子)带领一个独立小队守卫。

至此,义勇军以龙口街为中心,在挥发河地区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当然,这块根据地并不属于那种割据性质的根据地,因为既然还打着团练的旗号,就还没打算与清廷分道扬镳。不过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了一个在政府军事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被官府默认的属于自己的地盘,还是非常有利于义勇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清朝定都北京后,以盛京(沈阳)为留都。为保护它的“龙兴之地”,严禁内地人进入东北,厉行封禁长达200年之久,极大地限制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从增加财政收入和抵御沙俄侵略的需要出发,对东北的封禁逐渐放松,直隶、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的大批农民开始迁入东北地区。咸丰七年(1857年)以后,奉天、吉林等地的牧场、围场及皇家封地也陆续对垦民开放。到甲午战争前夕,东北人口已由1850年的289万人增加到1000多万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