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章 辽东战未休(2 / 6)

血淬中华 大风 5724 字 2021-06-06

部队规模小还不很明显,可是现在部队已经到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能很好的将军队中的军阀主义倾向杜绝,它不但会极大的影响今后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亦会成为制约义勇军发展壮大的一颗毒瘤。

“长痛不如短痛”,冯华意识到这次扩编在带来许多问题的同时,也带给义勇军一个彻底解决隐患的良机:可以通过对部队进行重组,将部队的建制全部打乱再次整编,将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萌芽遏制在摇篮中。

在进行了一番诸如部队建设、人事管理和军队法纪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后,义勇军对现有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整编:远征军总指挥冯华、副总指挥邢亮兼政治部主任、副总指挥李九杲兼参谋长(连顺由于已官复原职,只待伤势好转之后即赴锦州上任),副参谋长兼情报部部长黄德贵;下设三个步兵团(由于人数不足,除一团以外,二、三两团每团暂为两营),团长分别为林喜、张作霖、王英楷;鉴于“辽东大捷”中骑兵大队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将骑兵大队扩编为骑兵团(马匹尚有所欠缺),团长萧山;一个炮兵团(包括原先的迫击炮营、利用缴获日军大炮组成的炮二营和用放在龙口街的山炮、野炮组成的炮三营),团长刘三林;一个特种大队(团级编制),大队长孙宝义;一个警卫大队(团级编制),大队长冯德麟;新成立的后勤部,由于部长郑偃武远在龙口街,暂由副部长王承斌代理部长,专门负责后勤辎重和医疗卫生等事宜。另外,以龙口街的三营、五营为班底,再加上周围地区的团练组成独立团,团长张立三,副团长杜桂平(原龙城团总)。至此,义勇军完成了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编,义勇军总人数(包括独立团)已达9000人,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朝廷虽然最终并没有采纳自己“持久战”的作战方针,但刘坤一经与宋庆、吴大澂、魏光焘、李光久和冯华等人商议后,还是决定要利用当前辽东战局的有利形势继续给日军以军事压力,为即将开始的中日和谈创造有利条件。

3月16日,为了就近指挥对海城日军的再次围困,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刘坤一在扭转战局后不久,就将指挥行营从山海关移驻到了营口。当然为了钦差大人的安全,冯华和远征军也跟着开拔到了营口与海城之间的塔山铺、铁岭屯堡一线,这也是刘坤一敢于移师于距离海城、盖平近在咫尺的营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坤一虽然一力主战,坚决反对割地赔款,但是生性小心谨慎的他也非常清楚在朝廷尤其是太后议和决心已定,以及倭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