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犹存的情况下,再进行大规模的战斗绝对得不偿失。打胜了固然更增荣耀,可一旦失利则前番的战果也会前功尽弃。而且他老于官场,深谙保存实力的重要,辽东大捷已经足以让他在朝廷重臣中间风光八面,太过冒险的军事行动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做的,因此冯华的“避免对日正面作战,骚扰其后勤补给”的建议正好和了他的胃口。于是刘坤一立即命令关外诸军在对日军的作战过程中,应以骚扰为主,务必要让辽东日军日夜不得安宁。
由于钦差大人命令不必与日军硬碰硬,只以骚扰为主,因此辽东各地清军的积极性都颇高,他们也想借此有利时机为自己赢得一些战功。当接到钦差大人的命令后,辽东各地清军诸将纷纷借着“辽东大捷”的威势很快行动起来,一时间清军在辽东的攻势大盛。
而再次对海城日军进行围困的各部清军,在冯华的建议下也没有与城内的日军进行正面作战。在处理好各部的协调问题之后,他们对海城之敌只是围而不打,将主要目标都集中在了海城周围日军的一些小据点上。
接连被敲掉好几个据点损失了几百人后,海城的桂太郎中将有些坐不住了。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海城就会成为一座孤城,而被断绝了后勤补给的第三师团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为了确保补给线的畅通,桂太郎中将果断下达了收缩兵力的命令: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城镇,将兵力全部集中到海城、析木城至岫岩处于后勤补给通道的城镇中。
虽然在日军收缩兵力的过程中,各部清军尤其是远征军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先后毙伤倭寇数百人,但是由于日军组织严密、行动统一,再加上清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差,大部分的鬼子都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撤退计划。
看到小鬼子们龟缩到要塞之中死活都不肯出来,冯华召集义勇军营以上的高级将领再次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非常热烈,好想法、好点子层出不穷。义勇军的这种民主决策程序既让新加入的人员感到新奇,又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参与精神。经过仔细研究讨论,义勇军下一阶段作战方针的基本思路终于慢慢清晰起来。
虽然鞍山、牛庄两战义勇军缴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而且不久前朝廷也给补充了一部分,但是义勇军部队规模的急速扩大,使本来就有些供应不足的后勤问题再一次显现了出来。如果不能尽快扩大后勤生产或是找到新的补充给养的办法,那么用不了几个月义勇军就会由于缺少粮草弹药而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有鉴于此,此次会议最后决定:下一阶段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