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看到了医院里医生们救死扶伤的忙碌身影,也看到了商业街上店铺老板们诚信经营的场景。这一切,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终于,到了离开武昌的时候。袁绵侯和李补之收拾好行囊,来到了武昌码头,打算坐船前往金陵。站在码头上,他们看着一艘艘停靠在岸边的船只,心中却涌起了一丝疑惑。
“补之,你看这些船,怎么都没有风帆?”袁绵侯指着眼前的船只说道。
李补之皱着眉头,仔细观察了一番,也摇了摇头:“我也觉得奇怪。没有风帆,这船怎么行驶呢?”
这时,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笑着说道:“两位一看就是外地人吧。如今东来西往的船只,都用蒸汽机做动力了,帆船早就成了陈年往事。”
袁绵侯和李补之一脸茫然,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蒸汽机。
几年前,金陵工学堂便主持研制出了蒸汽机船,但当时还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直到前年开始,才实现了蒸汽机船在长江航线武昌至金陵段的远距离航行,也由此开始了蒸汽机船取代帆船的序幕。
但袁绵侯、李补之二人,长年生活在西北内陆,那里干旱少雨,过河则靠羊皮筏子,连将士们的温饱问题都没能得到解决,自然无暇关注金陵新民朝廷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了。
中年男子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便耐心地解释道:“蒸汽机啊,就是一种能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有了它,船就不需要靠风力来行驶了,速度又快又平稳。”
尽管中年男子说得头头是道,但袁绵侯和李补之还是听得云里雾里。就在他们还在努力消化这些新知识的时候,几声汽笛声响彻码头,吓得他们差点跳了起来。
“这又是什么声音?”李补之惊慌地问道。
袁绵侯更是从怀里掏出了一把防身用的短匕,疑惑道,“听着好像是枪炮一类声音?”
中年男子笑着说:“无妨,无妨。这是船上的汽笛在响,提醒大家船要开了。”
袁绵侯和李补之这才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客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船只缓缓驶离了码头。一开始,他们还有些紧张,但很快就发现,船只行驶得非常平稳,速度也比他们想象中快得多。
“没想到这不用风帆的船,竟然能跑得这么快!”袁绵侯惊叹道。
李补之也连连点头:“是啊,这可真是开了眼界了。看来我们真是落后了,得好好学学这些新东西。”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船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