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政斧行政管理的事务之中。除要加强组织监督外,还要广泛地发扬明煮,要建立群众评议政斧政绩制度,把群众对政斧工作政绩的认可度作为审议国家机关工作实效和工作人员晋升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达到对权力的制约和有效监督。”
萧宸说完,赵本之副书记顺手从茶几上拿了瓶水丢过他,笑道:“听你说得这么头头是道,想必这些话在你脑子里盘算了很久了吧?”
萧宸呵呵一笑:“上次在党校学习的时候我就琢磨了,回来以后虽然比较忙,但我还是把‘透明政斧’的主要想法跟班子里的其他同志做了一些交流,四大班子对此基本上都是同意的,政斧方面已经出台了几个制度,现在正在观看成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表现还不错。”
黄明盛副部长笑着问:“你刚才第五点,让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的观点看来是正好相反啊。”
萧宸笑道:“我倒没觉得相反了。”
“哦?”黄明盛奇道:“怎么就没反呢?”
萧宸喝了口水,说:“我一直以为,孔子这句话是被后人误解了的。”
“误解?”
萧宸点点头,说:“我们都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以前的断句方法,其实现在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认为《论语.泰伯》中的这句话断句有误,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不同,含义大相径庭。从语义、语法角度考量,两种断句都有其合理姓,都能自圆其说。在此情况下,我觉得不妨以孔子的一贯思想作为参照,采取与之相符的断句,应该更可靠些。按第一种断句,意思是‘民众可以让他们照着我们的指引走,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则孔子颇有‘愚民’之嫌。但纵观《论语》,很难说这符合孔子的言行。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子路篇》的‘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即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作战,那就是抛弃他们,反过来说便是要‘教民’。这实在是孔子的一贯主张,翻开《论语》,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出自《子路篇》的,还有孔子与冉有的对话,表述了孔子先‘富之’后‘教之’的观点。我们大可质疑这一排序,但必须承认孔子并不主张‘愚民’,即‘不可使知之’,而主张‘教民’。《为政篇》说得更清楚:‘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无疑包含着‘教民’的思想,在孔子看来,仅仅用刑罚治民,而以仁德感化,是不行的,会造成民众的‘无耻’。所以,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