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更使他不安的是:没有一个英[***]官能确切地介绍敌情。因为他们并非节节抵抗至此,而是望风逃遁。这些情况使戴安澜敏感到情况危急,所以他便在巡视中边看边作部署,命令各部队马上进入防御位置,并作好临战准备。
胡敦从戴安澜的神色间看出是憋了一肚子火,将要爆炸了;从部署上又看出戴安澜确实是有经验而又果敢的将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对戴安澜说:
“戴将军,我很抱歉很抱歉假如您认为不具备防守条件,可以不承担接防任务,责任由我来负,我向你们的蒋委员长解释。”
戴安澜看看面前这个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将军,真恨不得扇上几个大嘴巴,向他吼:他妈的,你这叫带兵打仗吗?老子枪毙了你!但是,他忍耐住了,只是摇头苦笑道:“胡敦将军,我们中[***]人是有严格纪律的。蒋委员长命令我部在同古布防,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在此坚守。”
“您还有什么要求,我尽可能办到。”
“很遗憾,我只有一点要求:就是必须知道曰寇已经到了什么地方?有多少兵力?还能给我多少时间进行周密部署和修建工事?但就这点要求你们都办不到啊。”
胡敦感到实在太丢人了,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说:“有一点戴将军可以放心,我将命令前线英缅军坚持三天,以便将军有充分时间部署防御。”
戴安澜一笑:“从同古的情况可以看到您所说的前线情况,坦白地讲,我不抱任何幻想了。”
胡敦在戴安澜面前始终有受压迫之感,但自己又硬不起来,觉得还是尽快离开的好。于是说道:“我也是昨晚到同古的,所以这里的情况不尽了解。听说杜聿明将军已经到了梅谋,我要去与他会谈,不能久留了。”
“请便!“戴安澜把到嘴边的“滚蛋吧!”咽了回去。
胡敦的汽车刚开走,英缅军便纷纷登车,真所谓“忙似丧家之犬,急如漏网之鱼”,连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便一溜烟跑了。
戴安澜当即召集团以上指挥官会议。
“根据英国人的态度判断,曰寇已近在咫尺,同古必将有一场恶战。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次与曰寇交锋,所以我们必须有充分准备,并且不能存有任何幻想。同古的情况大家都看见了,有什么想法,请在会上说吧。”
郑庭笈一针见血地指出:“从同古英军撤走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并不是要与我们并肩作战,对抗曰寇,而是用我们来作挡箭牌,以便他们从容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