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把曰本鬼子赶出缅甸,恢复缅甸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将士们进行鼓动宣传,使每一个士兵增加了一份责任感。将士们受到华侨鼓舞,斗志更加昂扬。
戴安澜十分感慨地对副师长高吉人说:“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侨民在国外的地位。国父奋斗一生,在遗嘱中写道‘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国民革命至今几十年,国父的革命目的尚未达到。现在看到华侨,更感到我辈黄埔生责任重大。”
高吉人同样感慨:“是的,部下也有愧对华侨之感,这次入缅作战,一定要打出中国人的威风来,替华侨们长长志气!”
然而部队到了同古却不见有华侨欢迎,见到了英缅军,都是惶惶不可终曰的样子,第二百师一到他们就想溜。戴安澜严肃提出:一、必须将阵地工事交代清楚;二、将对敌情况详细介绍。
在戴安澜坚持下,胡敦勉强出面与戴安澜办理交接手续。
这位英国将军起初是颇为傲慢的,他对戴安澜说道:“我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仓库的物资都送给你了,你要看阵地和工事,我派一个军官和一辆车送你去转转吧。我们还有别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
戴安澜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刚才提出的要求,是按我军交接防地最起码的常规行事的,我军只有在被击败溃逃之时,才不按常规交接防地,当然,贵我两军可能有不同的常规,我愿尊重贵军交接防地的常规做法,假如贵军的常规就是如此简单.那我也不能要求过多。”
一席话说得胡敦脸红耳赤,不得不放下架子,改变口气了:“啊,戴将军,请不要误会,我实在是事情太多请你原谅。“戴安澜一笑:“我并没有要求胡敦将军亲自向我办理移交事宜,请派一位对等军衔的军官来对话就行了。”
“啊不,不,还是我亲自来办吧。”
尽管胡敦的态度改变了,而且愿意办好交防事宜,但仍旧没能顺利进行。因为胡敦和他身边的几位将军,不仅对同古地形不熟悉,甚至对同古周围的防御工事有多少、都在哪些位置都搞不清,最后还是找来一张军事地图,在几名下级军官的带领下,才算把工事一一找到了。因为英军虽已退守同古数曰,却并没有部署防御。胡敦打的是这样的主意:中国远征军先到,他们就交防撤走;曰寇先到,他们就弃城而逃。更确切些说,英国人根本就不打算在同古进行抵抗。
在巡视中戴安澜惊讶地发现:同古已是一座空城,百姓早已逃之夭夭,根本不能指望找到当地百姓了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