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祁鹤内心有些后悔刚才的表述,自己如果不是想入仕,何必在老友、武庆的连番鼓动之后跑来给一个冷灶王爷扯闲呢?不就是不死心嘛,武庆的话也对,至不济来听听、谈谈、看看,少年王爷,态度柔和,已经算是难得了,废太子倨傲,年龄长一些的皇子亲王们又有哪个是谦逊的呢?
“殿下也莫过谦,在下也是着相了,想来殿下这般看《史记》,总是有些思虑吧?”也是赶紧借坡下驴,回礼道。
李展在侍立一旁,皱眉紧绷的背脊也松弛了下来,悄悄的稍微扭动几下。
“唉,是,二位先生莫急,这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们可以长谈一番,只做讨论,并不定性,一家之言罢了。秦之前其实许多事情在各类记载中也是众说纷纭,比如《山海经》、《国语》、《周书》、《战国策》、《淮南子》、《左传》、《尚书》、《吕氏春秋》等等,秦之前数千年来,战乱频发,典籍多有损毁,著述之人又只能从诸多残卷中摘取,孔子编《尚书》本就多有截取,而前汉初年扶生传晁错的是《古文尚书》,因文字不同成书已然是《今尚书》,前汉尊经义博士,始得传续。续汉时马融、郑玄注解的却是那杜林偶得之《古文尚书》,于是《古文尚书》得传,续汉既末,之后无论是晋武帝外祖父王肃所献的《古文尚书》,还是晋元帝时梅颐说是找到的《古文尚书》,虽然今朝一直在用,本朝自开国以来不下三位大儒就对《尚书》提出过质疑,这就是我说的秦朝之前的事情,不足以作为秦之后的参考原因之一。”
静下心来的林合浦和汪祁鹤听到这番言论想了想,点头表示认同。杨显精神一振,接着说道。
“再一个就是秦之前的天下制度与秦之后的制度已然不同,秦之前可称之为封建,秦之后以郡县制为主,虽有前汉、续汉、后汉的分封,却已经有了两点本质的不同,一是前汉之初所封异姓诸侯,尽皆败亡,前汉武帝之后宗室分封也已经通过推恩令,至藩王制权形同虚设,朝堂集权已经成为主流,续汉与后汉亦是如此。我朝延续汉制,开国近百年,也就一个桂王就藩,那下场,让咱们皇室子弟也是心惊胆战,封建制彻底退出了王朝主流。”
这个观点虽然不稀奇,可是这个角度是之前两人并未想到过的,特别是本身就是宗王的杨显看到这一点,尤为令人眼前一亮。
“所以,我们实际上要讨论王朝周期,还是要讨论秦、前汉、续汉、前晋、后晋、后汉这些朝代,至于三国并立和后晋南北分裂,因其特殊的朝廷环境,并不能作为常态的王朝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