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接下去的礼仪授课很不顺利。礼部侍郎等官员,拿出当年考科举的劲头,好说歹说。圣人之言,老子.孔子.孟子,什么子的理论都拿出来,春秋大义,君辱臣死,什么说法都讲了。但是达夫等人俱都一知半解,完全是对牛弹琴。倒是那几个俄国学者,对这些纯东方式的哲学智慧,相当感兴趣,一副好好学生的做派,还拿出鹅毛笔记录起来,不是地举手提问。弄得礼部侍郎苦笑不得。
学者对这些感兴趣对此毫无帮助,因为能做主的达夫坚决不同意。出行的时候,沙皇陛下却是要去自己尊重对方,达夫自认为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是想外国君主行这样的跪拜大礼却是坚决不行的,这是原则问题。
礼部侍郎对油盐不进的达夫毫无办法,只能够回去写了份奏折呈递上去。康熙皇帝看到奏折里所写的,对方宣称坚决不同意跪拜,顿时大感头痛。但是如果在太和殿接见对方,是绝对不能够跪拜的。
即便是身为一国皇帝的康熙也是毫无办法,在紫禁城里他要接见一国使团,只能够按照礼部安排的来,而如果在太和殿里,却是不能够特许对方不跪拜的。否则以后其他番邦使节也以此为例,也不要求跪拜怎么办,所以这个头是绝对不能够开的。
正好现在已经是秋天。很快,一道命令就此下达,康熙皇帝决定前往承德的木兰围场,举行秋狩。京师内的大臣王公随侍,太子陪同。所以奏章折子一律送到行辕。而俄国使团也在邀请之列。
历史虽出人意料,但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后世的马戛尔尼访清,接到乾隆皇帝第一次非正式接见也是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之后才是在紫禁城内的皇宫大内的正式接见。
既然俄国使团坚决不行跪拜之礼,礼部清流也不愿意妥协,康熙皇帝也就只能够像个折中的法子。秋狩,在木兰围场接见使团。这样,虽然是非正式的接见,但是在围场中接见蒙古王公大臣也是有先例的。而且秋狩虽是狩猎,但也算是一场军事演习,也可以用“行伍之间,无须虚礼”的理由,免除俄国使团的跪拜问题。如此,倒是皆大欢喜。
达夫很快接到理藩院的通知,让他们准备人员和行装,准备随同皇帝的队伍出发。虽然在一块猎场得到接见,显得不是那么地正式。但是政治家毕竟是会妥协的生物,既然康熙皇帝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免去己方的跪拜之礼,那么自己也就要顺着梯子往下走。因此,达夫也是开始挑选随同出发的人员。考虑到这是一场狩猎运动,因此特地带了一小队的士兵。
虽然达夫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迫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