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税收都要拖欠,朝廷该怎么办?”
“制定税收之时,本来就没有把台湾算进去。”等张肯堂宣泄完,丁云毅不慌不忙地道:“台湾刚交完应给红夷的银子,忽然又要给朝廷交银子,难道真的让他们卖儿卖女卖田地吗?说到征税,丁云毅又有话说。台湾和其他地方不同。”
他停顿了下继续说道:“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反明,朝廷辽饷骤增三百万两,因此赋税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余万。次年复加三厘五毫。又次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在九厘外每亩又增加三厘,后又征‘助饷’、‘练饷’。但即使所有赋税累加起来,也不过百姓收入的二成,正常来说百姓是完全可以承受。可台湾呢?”
他朝众官看了眼:“台湾苦寒,大家不是不知道。老百姓种一年的田,老天爷不帮忙,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红夷征收的税,已经超过了百姓收入五成以上,现在朝廷再来征一次税,难道台湾百姓还有活路吗?难道要继中原流寇之后,再来一次台湾举事吗?”
这话一出,众官大惊,眼光纷纷落到了张肯堂身上。
只当这位巡抚大人会勃然大怒。但没有想到张肯堂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半晌,把目光投到了郑芝龙那里:“郑副将,你对台湾熟悉,你说呢?”
“丁参将说的没有错。”郑芝龙一开口的话便让所有人觉得惊讶。他再次站到了丁云毅的一方:“郑芝龙两次动员内地百姓迁移台湾,皆给银三两,牛一头,但现在据郑芝龙所知,几万迁移过去的百姓银子早用光了,牛已经没有了。去哪里了?卖了!耕牛乃是农人性命。若非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谁肯把牛卖了?台湾,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丁云毅也干脆放出了胆子:“转眼便到开春,台湾又是一个灾年,丁云毅为安台湾百姓之心,去中原前便决定调拨粮食赈灾。可粮食到哪里去弄?那么大的缺口怎么办?无非就是我丁云毅倾家荡产,卖房子卖老婆罢了,我不要福建帮忙,我知道福建一样难,我自己来想办法,可忽然要征税?牛都卖了,还能再卖什么?抚帅,我不是不听你的话,我也不是不知道朝廷的难处,可你得给我时间那,得等老百姓缓过劲来那!”
这一次奇怪了,众官心里想到,丁云毅和郑芝龙今日居然如何合拍,说出来的话好像同穿一条裤子似的。
张肯堂倒并没有觉得奇怪,丁云毅和郑芝龙如此不和的两个人,说出的台湾情况一模一样,想来台湾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