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49章 蜀道难(2 / 4)

燎唐 那一片白桦 3270 字 2021-06-05

车里面没动静,透过缝隙,高汉看到汪子华已经盘坐着入定了。

“我靠,说来就来,还真痛快。”

见汪子华没事了,高汉甩手走开,另行吩咐赶车的不要让人轻易打搅这家伙。

那四匹赞普的宝马让高汉送人了。两匹给灵儿作贺礼,两匹给了飞凤国。高汉还真有点有眼不识金镶玉,只知道宝马很好,却不知道吐蕃为了弄这样的马废了多大的心思、出了多大的力。

据当过吐蕃内相的东-则布说,吐蕃人一次一次地带着雪域母马群,一路跋山涉水地去往西域各国,想尽办法才配得良种,然后又陆续带着母马回到吐蕃。

母马从怀胎一直到生产、马驹成长那可都经过了精心的照料,努力了多年后吐蕃有才了这样的阿拉伯马、汗血马与雪域良马的混血种,高汉送人的这四匹马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拨。

“难怪我要这马的时候赤德祖赞的表情会那么不舍。”

高汉养过马,一听就明白了。吐蕃人之所以这么大费周折,就是因为阿拉伯马和汗血马强壮、敏捷,但那是沙漠和草原类型的,根本适应不了吐蕃的气候,只能这样“借腹带子”。

马好自然招人喜爱,在联盟这些几乎长在骑背上的人眼里,高汉的礼物比吐蕃的那二十万贯可强多了。联盟也有本地良马、还有河曲马,但同样因为地理差异适应不了吐蕃的气候,如今有了这样优良的马种当然兴奋异常。

拓跋忠拉着马一刻也不撒手,谁要跟谁急,“这就是宝贝,得当祖宗一样供着,以后就由我专门管理了。”

为此,其他人跟他好顿吵闹,最后决定由他专管,但各部定时来送优良的母马来繁育。

什么马有什么样的用途,要说长途负重、穿山越岭,当地的驮马却比这四匹宝马实用,毕竟象驴子那样非马类、适应全天候、全地貌的生物还不多。

雪域山多水多,临近的蜀地也是峰峦叠嶂、川江密布,出噶达城往东南不远便是青山,由此折向正南便入古茶马北道,现在叫绢马道。

此道东起蜀地雅州,经会野渡东泸水可到马儿敢,再渡澜沧就到飞凤国都察瓦绒了。由察瓦绒可通吐蕃波窝直至逻些,然后去泥婆罗、天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写的是古蜀经古苴地到汉中的剑阁石牛道,如果让诗人来这绢马道看看,恐怕后一句就得改成“难于上九天”了。当然李太白的诗夸张了一些,现在也没写出这篇,但高汉此次亲临算是领教了比诗中蜀道还要不易行走的古道。

前期走的还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