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对《翻天十八式》的理解。
还别说,卓川也不藏私,大谈特谈,从自家谈到古蜀国时期的青铜刀剑锻法,又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燕赵之地的锻法。
“这古法听着怎么这么熟?”高汉越听越觉得卓氏的锻法与自己的有些相通之处。
“我卓家最早便是赵地邯郸的冶剑世家,先秦以前便以冶炼齐家,只可惜因年代久远几经周折,此术并未全部流传下来,只传了几句口诀而已。我卓家便因由这口诀而另创新法独成一派。”
高汉心中一动,很想问问他那口诀是什么,可这是人家的不传之秘,冒然相问总是不太好,只得先存了这份心思,日后再说。
卓川凑到高汉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看公子背后的铁锏锻法殊异,颇有大匠之风,又感觉其内隐隐透着一股铮铮正气,不知可否借某一观?”
“这有何难。”高汉随手解下了“棒子”递向卓川,“小心些,此物有些沉。”
听高汉这么说,卓川立即就上了心,谨慎地接过“棒子”,两手不由自主往下一坠,要不是高汉及时扶了一把,好悬没让他掉下马去。
“这哪是有些沉,这是真沉哪!”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卓川是行家,东西一入手便知道了轻重,不禁狠吃了一惊,“公子成天就背着这百斤重的东西行走?怪不得你坐下的马走起来有些吃力呢。”
再仔细打量“棒子”,卓川两眼一眯,细细口味着,越看眼中越是清明,嘴中低声喃喃而语。高汉听的真切,他说的正是高汉教给乞力徐的锻法中的一小段,也是《翻天十八式》中用于锻造的最简单的一小部分。
至此,高汉敢肯定卓氏与远古之九黎必有渊源。
“棒子”上的机关难不住卓川这个行家,打开后抽出黑不溜秋的无锋长刀,试着把旋口对上,扣上机关后拿着一柄丈长的长刀反复考量。
“好设计,好材质,好锻法!”卓川两眼放光,大声赞着,然后收好刀还给高汉,抱拳说道:“我观此刀乃是新铸,不知是何方高人行的如此技法?还请公子明言,我一定要登门拜访。”
高汉把刀背好后笑道:“提供材料和铸刀之人远在吐蕃,卓兄想见却是不易。不过设计出自我手,锻法倒是我二人联合所定,当然我不精,只提供了些许思路而已。比如卓兄刚才低语那些。”
这个回答让卓川明显怔了怔,沉吟半天才开口道:“既然公子也好铸造之术,不如找个时间随我到临邛卓家,咱们好好交流一番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