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章 上海(1 / 3)

??? 上海早在开埠前就已经是经贸发达的港口城市,乾隆年间的上海港,就已经呈现出繁盛的景象,“城东门外,舳舻相接,帆墙比栉”,“往来海舶,皆入黄浦编号,海外百货俱集”。至嘉庆、道光年间,“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及西洋暹逻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上海开埠后,由于位于长江入海口,腹地广阔,地理位置较广州更为优越,在不到十年时间里迅速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伴随着上海港口贸易的发展,上海县城的发展也日益繁荣,人口也日益增多。

开埠前,上海就是一个商业中心,作为一个港口,航运业一直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生丝、布匹、茶叶、大米、豆麦、南北干货及钱庄、票号等行业,也都是上海经济的重要商业门类。各行各业以同乡为依托,以同业为基础,组成各种会馆、行会(公所),维系本乡来沪移民,维护本行商业利益。这些会馆、公所维护同乡、同业的利益,是上海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乡团体的会馆,是消纳城市游民,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组织。上海的同乡会馆中,福建、广东籍最多,还有浙、皖、鲁、赣、晋等各籍。各籍会馆都把办理善举如救济、安置来沪同乡,设置义冢、义地殡葬客死上海的同乡人等作为重要事务,这就在事实上使会馆成为上海城市社会生活中的稳定因素,而满清政府也常常通过会馆对百姓进行约束和管理。可以说,会馆即是维护同乡利益的组织,又是满清维持基层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所(行会)是工商业主的行帮组织,各行各业都在各自的行会中统一步调,展开对行外的竞争;同行同业间的内部矛盾,可以通过行会进行协调解决;满清官吏的敲诈勒索,可以通过行会进行集体di制。

会馆、公所的董事,也就凭借乡帮的声势,行帮的实力,以邑绅的面目,上可沟通官府,下可和辑同乡、约束同业,成了当时上海城市居民中颇有地位的人物。

开埠后,外国商人纷纷抢滩上海,上海的商业无论在行业或营销方式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标志着上海的经济发展开始脱出自己原有的轨道,被纳入外国经济附庸的体系之中。

随着租界的开辟和最初扩张,外国洋行也不断增加,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已有洋行120多家。怡和、宝顺、仁记、泰来、泰和等洋行相继设立。1848年,英国的丽如银行也在上海开设分行,成为外国资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